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二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技巧及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2020-01-12发布者:郝悦皓大小:54 KB 下载:0

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 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 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 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 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 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 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 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 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 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 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 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 1 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 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 列举的省略;③ 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 …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 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 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 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 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 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 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 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 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 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 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 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 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 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 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 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 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 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 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 8 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 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 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 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 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 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 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 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 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 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 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 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 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 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 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 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 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 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 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 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 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 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 形象性和生动性。 二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技巧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 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 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 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 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 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拓展课《酸的和甜的》,我创 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 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 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文章《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 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 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比如《妈妈 的爱》的教学,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 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 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 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 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 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 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 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 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不懂 就问》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 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 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 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 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 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 以《春雪》为例,由于这是一则拓展的古诗,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 的春天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让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 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古诗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 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 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 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 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 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 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 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 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 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 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 问题的起点。如我在教《儿子们》这篇课文后,我班侯杰懿同学提出:“老师, 我觉得前面的两个儿子其实也是在帮助妈妈,只不过他们所用的方式是不一 样的,所以我觉得他们也应该被称作儿子。“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 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 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 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