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语文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高中教育高考语文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试题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