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2012-2013学年高考历史 专题4 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练 人民版必修3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2012-2013学年高考历史 专题4 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练 人民版必修3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试题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1(2011、3月青岛质检)“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2(2011、天门二模)孙中山曾说:“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然彼众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藉全无,只能望之为响应,而不能为原动力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会党是孙中山在革命中依靠的力量之一

    B.孙中山没有意识到会党的缺陷,是其革命屡次受挫的原因之一

    C.辛亥革命期间发动群众难度巨大

    D.孙中山认为会党不能作为革命的主力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2011、安徽八校联考)“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4《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并把黄帝称为“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和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淄博一中模拟)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2011、潍坊3月)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主张“革命者乃神圣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两人都主张(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民主政治

    D.三权分立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8(2011、合肥)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

    A.保护工商

    B.平均地权

    C.奖励实业

    D.土地革命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9(2011、福州)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10(2011、惠州)“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