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31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B.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C.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D.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2
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的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B.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C.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D.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3
哲学家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试和社会调整。沿着这种思路,哲学家赵汀阳就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宣传(比如消费广告刺激了大家的无限欲望),造就了“难以满足”的欲望。另一些心理学者说,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需要个人自我调适
B.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利于获得幸福感
C.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期望
D.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4
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人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当学术批判发展为普遍之时,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B.学术批判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转而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C.只有经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D.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繁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5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也许是教育的惰性所致:读书人不需要思考和摸索,只需要单向填鸭式的学习和灌输,奉经典为准则,即可读书成才,成就教育的结果。如今,将经典中的糟粕删掉了事,只剩下与当今时代契合的部分,让孩子们重新仰视经典之为经典,这当然还是教育之惰性的延续,只不过把书多编辑一次罢了。
以下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的广泛流传正是教育惰性的体现
B.对经典作品中的糟粕采用“删去了事”的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一次失败的“拿来主义”。
C.对《三字经》、《劝学诗》等经典作品应该取其精华,真正使之发扬光大。
D.对经典作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界的败笔。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6
动用公帑给低保户予以生活保障,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都属于政策倾斜——某个人穷,某个群体生活有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其个人、某个群体造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倾斜恰恰是在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是,反观“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这种优惠取之于谁用之于谁呢?高层次人才子女有“不足”需要补吗?这种“补”所损害的其他人的子女,他们又何尝“有余”?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高层次人才子女考试加分政策有损公平竞争
B.政策倾向于弱势群体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体现
C.政策可以倾斜,但在倾斜时不能有违公平正义
D.政策倾斜要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7
“先老”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我们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变得昂贵了,意味着我们在丧失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未富”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个阶段就比较优势来说,我们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不准确地说,我们面临着“比较优势真空”。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未富先老”的局面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B.过去的发展方式会使我们丧失比较优势,不能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C.中国面临的挑战,集中表现为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困境
D.“未富先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8
语言到底是什么?假如它仅仅是交流工具,地球人都讲英语也就谈不上有啥危险。然而语言还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源泉。任何一种语言中都蕴藏着那个民族的智慧、技艺、信仰、风俗等丰富的内涵,一旦消亡,人类就会丧失对理解、认识和更新自我而言“不可替代的部分和瞬间”。一个语种的离去即是一种独一无二文明的死亡,只懂美式英语的人怕是难以理解这其中蕴含的悲恸和伤感。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
B.英语成为地球上唯一的语言意味着文明的消亡
C.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种承载着文明形态
D.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39
古人说过,“读书当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岁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有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鲁迅过年时最喜欢上书市购书。他的日记载有:1913年春节,他曾四去书市购书60册;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六本”。鲁迅买书都是要读的,这也是他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深层涵义是:
A.读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快乐和充实
B.春节长假最适合读书
C.古代人喜欢读书过年
D.读书过年,更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品味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40
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都存在着学生资质差异的问题。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面向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相应的机会。但是,面对高考升学,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遴选机制,我们常常是无奈地叹息。因此,天才对教育惟一可说的话,是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现在的教育体制忽视了学生的资质差异,不利于天才的培养
B.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一视同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C.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遴选机制下,人们更多地表现出无奈
D.现行教育体制在竭力挣扎却又难以走出误区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