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65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65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试卷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有
  • 练习次数:0
  • 作答时间:60分钟

试卷介绍

试卷预览

  • 51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判断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有几处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 ①电视观看了 ②孙中山在 ③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游览一番,还听到些群众的议论。听说 ④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 ⑤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 ⑧张之洞等六人全杀。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 ⑦《新青年》杂志……

    A.4处

    B.5处

    C.6处

    D.7处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2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3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①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经结束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4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5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

    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

    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

    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6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最大的成果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B.五四运动极大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临时约法》的颁布,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政体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7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在于 

    A.没有采取革命措施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B.政府里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

    C.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D.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8判断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其主要理由不包括

    A.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B.政府内革命党人占优势

    C.颁布《临时约法》

    D.逼清帝退位,实现“南北议和”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59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60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③“宋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6/11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