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试卷相关题目
- 1判断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其主要理由不包括
A.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B.政府内革命党人占优势
C.颁布《临时约法》
D.逼清帝退位,实现“南北议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在于
A.没有采取革命措施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B.政府里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
C.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D.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最大的成果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B.五四运动极大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临时约法》的颁布,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政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
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
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
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③“宋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门口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随之壮大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政治民主
B.《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言论、结社等自由以及由多数党组阁
C.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力量相互制约,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企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 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