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生活与消费(70)1

下列有关信用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信用卡、支票、外汇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②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③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④支票不能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

发布时间:2021-04-20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1年2月21日,1美元对人民币报价为6.57元。自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4%。据此推算,2005年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时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

    A.8美元

    B.11美元

    C.12美元

    D.14美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 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 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图是2010年6月21日至2011年11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元/1美元)中间价基本走势曲线。下列对此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点至B点表示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美国对华投资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持续升值,加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 ③A点至B点表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汇率跌落,不利于中国公民到美国旅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一年前当美元兑换人民的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时,小王将1000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利息税不计)。可是今年当小王提取现金时,人民币贬值了20%,这时小王的收益为                            

    A.获得140元的利息

    B.损失1288元

    C.获得1925元的收益

    D.损失112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年12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6. 6786,2011年2月1日为1:6.5860。上述现象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中,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不变、则本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减少 ②人民币升值——若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不变、则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减少 ③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高——物价全面下跌——通货紧缩——经济滞缓 ④人民币升值——外汇支付能力增强——进口国外商品和企业对外投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规定,各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现金如果超过规定的限额,都要通过银行转账。这一规定 ①节省大量现金的使用 ②保证结算资金的安全 ③便于经济来往,增加企业收入 ④有利于银行进行结算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现代社会,日渐流行的信用工具及其独特优点是

    A.转帐支票;携带方便、使用安全

    B.信用卡;集消费、结算、查询等为一体

    C.汇票;便于异地消费和外埠结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淮安的张先生今年“十一”黄金周到台湾去旅游。最适合张先生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A.现金

    B.现金支票

    C.转帐支票

    D.信用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今年网上新名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使用频率很高。意在讽刺食品的价格高涨。那么,大蒜、绿豆、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

    A.国家纸币购买力的降低。

    B.人为投机炒作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高。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