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市场经济(31)1

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   )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②有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③有助于实现社会成员财产的均等化④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发布时间:2021-04-13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现阶段,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①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增加生产要素投入 ④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对总体小康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③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巅峰   ④我们已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1年4月14日至16日,博鳌亚洲论坛第十届年会在中国海南三亚成功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    )。

    A.包容性发展:共同议题与全新挑战

    B.包容性增长:共同议题与全新挑战

    C.科学发展:共同议题与全新挑战

    D.转变发展方式:共同议题与全新挑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1日到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农业水利建设①属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   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③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④是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以人为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对第三产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工农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壮大。以下选项中,对第三产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B.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C.劳务的产值被统计进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三大产业为社会创造的全部有形及无形的财富

    D.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各具优势的甲、乙两家公司,通过协议进行资源整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列行为属于资源整合的是①甲公司利用乙公司的生产技术力量,投资新项目②乙公司产品通过甲公司的销售网络迅速进入全球市场③乙公司把自有资产抵押给银行,用贷款来购买新生产线④甲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出售乙公司股份,获得高额利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10年度广东相关数据表明,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用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对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①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充分利用外资,优化企业内部产业结构  ④要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1年10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①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 ②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④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地区差距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10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  )①有利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②有利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③有利于巩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④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