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将继续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力度,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再设立130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一举措①是国家在规范农村经济发展筹集和分配资金秩序 ②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资金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表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健全和完善 ④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2021-04-13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9500亿元.这一数字创新中国成立60年的最高纪录.“赤字财政”再出重拳,这是中国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所采取的果 断之策。下列有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政措施是
A.下调纺织品等出口退税率
B.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C.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D.实行结构性减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决定: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②体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④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0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比重有所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
A.农业经济效益下降
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
D.服务业已取得主导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这是
A.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
B.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D.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市场经济的最终两个主宰是消费和技术”。这是因为 ①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是商品价值能否实现的前提 ②需求引导生产,需求什么才能生产什么 ③科技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④产品技术的高低决定其市场占有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A.实现经济量的扩张,做大经济总量
B.努力降低能耗
C.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D.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49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80%和90%分别下降到37.9%和43.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59元增加到4761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这主要说明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本改善
B.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C.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小康
D.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①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尽快脱贫致富 ②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基础性调节作用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劳动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只能供给1100万至1200万个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发展工业
B.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D.政府将就业指标分解到企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表为某省2010年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项目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2005年0.92吨标准煤—137.5万吨96.6万吨2010年0.74吨标准煤—112.6万吨82万吨降低比例20%30%18%15.1% 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 ①发展环保产业,关闭化工企业 ②减缓发展速度,重视环境保护③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 ④推广节能技术,加大治污力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