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幕,中国将从国富转型民富,继改革开放之后再次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据此回答1-2题1.在我国,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制定实施方案,全国政协讨论,全国人大审议并作出决定。这说明
A.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党中央的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B.中共中央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全国政协、全国人大都要接受其领导
C.国务院、全国政协、全国人大都在正确履行国家职能,与中共中央一起开展工作
D.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行机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2.全会上出现了“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而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坚持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必须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④发挥市场的作用,调节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的分配A.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收入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有助于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举措是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改革分配制度,努力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④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举措
A.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B.有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C.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
D.有利于发挥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上图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是近来几年的社会热点之一,为此,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关注和帮扶弱势群体,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体现了______ :
A.按劳分配原则
B.注重效率原
C.维护公平原则
D.城市美化原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够合理,要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关系,就应该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④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奥肯的“漏桶原理”,是说穷人和富人分粥吃,富人这边人少粥多,穷人这边人多粥少,政府拿着“公平之桶”把富人那边的粥分给穷人吃,但在分粥时发现,那个“公平之桶”往往是漏的,往往会漏掉很多财富或者说效率。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A.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要弱化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起,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③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④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 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是( )①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②我国投资建设三峡工程③全国财政从2006年到2010年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达2182亿元④20l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