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20)1

2011年7月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在未来10年内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以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主要说明财政具有()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4-08

A.促进社会公平

B.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缩小收入差距

试卷相关题目

  • 12005年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2006年7月全线试运行。青藏铁路总投资额330.9亿元。从国民收入的用途来看,国家用于青藏铁路的投资属于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B.扩大再生产基金

    C.社会物资储备基金

    D.公共消费基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水利建设 ①属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③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④是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设施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国近三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就业和社保支出情况如下: 以上数据表明 ①加大财政支出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②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③通过国家收入初次分配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通过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国家的财政收入是

    A.国家通过税收形式而取得的资金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C.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D.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0年某省财政“三农”投入约230亿元,民生支出约73亿元。这体现出财政的作用是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税收收入有保障③保持收支平衡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进入资金短缺、生产成本升高、外贸出口困难、市场紧缩的“寒冬”。要确保企业度过“寒冬”,政府应该采取的“保暖”措施有  ①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大财政税收调控力度②大幅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③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严格控制生产成本④既要发挥的市场的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钱,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钱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 ①长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这反映出

    A.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B.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C.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D.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09年开始试点的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在这里财政发挥了

    A.促进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作用

    B.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93—1997年,国家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05—2008年,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2009—2011年,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共同目标是

    A.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B.通过持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C.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状况

    D.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