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收入与分配(19)1

下边漫画警示地方政府官员

发布时间:2021-04-08

A.要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B.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C.要把房地产开发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D.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地方综合经济实力

试卷相关题目

  • 1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A.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B.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发通货紧缩

    C.有利于扩大国家财政和投资,增加经济效益

    D.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10年3月5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列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中,属于财政政策的有 ①适度扩大信贷规模 ②适度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 ③适度增加国债发行量 ④实行税费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国务院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2009年至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扭转公立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抓好这五项改革必须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这表明财政 ()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太空技术的运用潜力巨大,政府加大对太空技术的投入。这种投入属于 ①积累基金②消费基金③财政收入④财政支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 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09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6万多亿元,2010年有望超过8万亿元,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①表明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③为国家各项职能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表明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1年9月29~30日两天内,海南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已紧急下拨今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财政救灾专项资金4000万元,包括中央向海南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400万元,以及省级财政资金安排1600万元。这主要用于灾区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切实帮助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这里安排的财政资金是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

    D.国债支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属于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是 ①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②国家发行的国债  ③企业发行的债券  ④个人缴纳的所得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截至5 月22 日14 时,中央财政已累计拨款102 .95 亿元. 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结余

    D.财政决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00亿元。2011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也将进一步向西北和“少边穷”地区倾斜,其中以车辆购置税安排的投资额将超过300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③国家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公民自觉纳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