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二轮专题卷: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

夏商周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

发布时间:2024-07-04

A.经济实力的强弱

B.血缘关系的亲疏

C.担任官职的大小

D.拥有奴隶的多少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夏商周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

    A.经济实力的强弱

    B.血缘关系的亲疏

    C.担任官职的大小

    D.拥有奴隶的多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0年9月汕头英华外语学校高三月考15题)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1年11月山东冠县诊断4题)《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11年9月唐山市摸底24题)台湾史学家许倬云在《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一文中说:“战国纷争之际,各国都恪守着天下定予一的信念,他们争论的出发点是如何统一,却不是是否统一。文中的“信念”源自(    )

    A.中国人对统一的渴望

    B.分封制的影响

    C.由西周发展而来的文化认同

    D.各国统治者变法自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0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题)公元前3世纪晚期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12题)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1年山东实验中一模10题)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