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吉林市普通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4-07-04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试卷相关题目

  • 1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

    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 “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 “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 1850 年。”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

    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

    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某次会议记录如下: 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 二、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手,表决(通过)。 符合该次会议时期中国历史的史实是

    A.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打败国民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的一次农业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国政府

    A.进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B.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

    C.开始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在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城市的生产关系变革过急过快

    B.传统体制和观念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D.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不管如何变化,“罗马公民”的核心标准没有改变。在此,“罗马公民”的标准是是否

    A.获得罗马政权授予的公民权

    B.拥有罗马人的血统

    C.拥有自由的身份和一定财产

    D.是奴隶主贵族阶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