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检测(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2、合肥一模】《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发布时间:2024-07-04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2、九江一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12、青浦质检】《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2、黄冈期末考】“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2、南通期末考】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2、南京一模】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12、武汉江岸调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2、苏北四市联考】“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12、黄山质检】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2、衡阳六校联考】“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助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2012、蚌埠一模】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