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历史】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发布时间:2024-07-03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减弱

C.儒学地位的提高

D.世家大族的出现

试卷相关题目

  • 1《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表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  )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生孝廉有利政治清明

    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墨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反映了传统婚俗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C.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意志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马丁、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发财致富

    B.反对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C.主张改革宗教否定教权至上

    D.认为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