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学历类其它 > 初中教育中考历史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考试卷)历史

日本教科书不断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修改”。其中,有4种教科书竟然把杀害中国平民的人数仅写为“大量”,有2种还把南京大屠杀改称“南京事件”,肆意篡改历史。事实上,在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                                          (    )

发布时间:2024-06-29

A.10万人

B.20万人

C.30万人以上

D.300万人以上

试卷相关题目

  • 1“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试问:“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少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是(    )

    A.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抗日战争的胜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

    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论及希腊政治,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试问“希腊内部极盛”集中表现在                                                              (    )

    A.君主专制政治达到最高峰

    B.中央集权达到高峰

    C.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军事独裁达到高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的首创,它的创造者是                            (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中国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