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国考) > 行政职业能力 >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练习题1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人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发布时间:2022-02-07

A.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B.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C.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试卷相关题目

  • 1@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经过长时间博弈和磨合后逐渐形成的。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一体系仍存在许多合理性,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治理体系及其体制机制未能适应新情况,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须进行改革;二是现代化先发国家在这一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把控国际外交话语权,将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贯穿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体制机制。因此,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人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迈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荀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致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城镇化建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乡村振兴战略

    D.脱贫攻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一般而言,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干线分布着许多城市,聚集着大量产业和人口,从而构成经济带。加强经济带规划和经济带上城市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依托重要交通干线聚集经济要素,形成纵向或横向的经济发展轴,充分发挥其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比如,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京广京哈经济带等已经集聚了大量人口、产业,城市分布也比较密集,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经济发展轴,已成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经济主骨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带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群建设为依托

    C.交通干线承担着聚集经济要素的重大使命

    D.形成经济发展轴是城市群建设的长远目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软硬件”同时发力将助力提升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注人,农业科技创新既帮助农民不断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一批又一批领先国际的粮食品种不断被培育出来。从地瘠“斗笠田”到丰产“吨粮田”,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春耕”,从“灾殃难测”到“高科技防灾”,现代科技为我国农耕注人了“硬核生产力”。这就意味着粮食丰收,库存充裕,藏粮于民,才会国泰民安。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B.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C.藏粮于民,才能国泰民安

    D.提升科技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随着各种侦察手段的不断演进,可视侦察、红外侦察、雷达侦察等现代坦克在战场上越来越难以藏身。对此,现代坦克当然不会在讲求“发现即摧毁”的现代战场上,坦克必须实现对侦察手段的“免疫”,见招拆招, ,让对手对自己庞大的身躯“视若无睹”。依次填人刚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头并进朿手就擒对症下药

    B.大显身手自暴自弃见机行事

    C.虎视眈眈坐以待毙有的放矢

    D.明察秋毫知难而退多管齐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中西方在疫情防治理念方面存在诸多共性

    B.借鉴历史经验对于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C.疫情防控离不开国家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

    D.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人类战胜疫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虽然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 C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对生产力标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渖理解生产力标准。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袤的自然界是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

    B.每一个事物各部分、要素之间都存在联系

    C.否则往往会出现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

    D.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早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各级指挥员必须首先是军事技术专家。二十多年前,钱学森同志在展望21世纪时大声疾呼:未来在挑战,军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我们要有紧迫感。然而,由于受传统的“重道轻器”等思想的影响,部分指挥员“智谋”有余、“技谋”不足。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科技是问鼎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引擎”,技术决定战术是制胜铁律,各级指挥员不重视“技谋”就无法有效形成实战能力。唯有那些科技知识的博学者、科学技术的领跑者,才能在未来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重道轻器”可休矣

    B.现代战场“技谋”不可弱

    C.英雄当以“谋”为先

    D.指挥员的“制胜密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是世界岛隧工程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外海深水安装沉管隧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桥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这意味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桥体的核心结构,尤其是6.7公里长的沉管隧道不能出现丝毫的质量问题。大桥的隧道由33节沉管连接而成,每节标准沉管相当于一艘满载的“辽宁号”航母。如此巨大的沉管,还要保证0.5毫米以下这一苛刻的误差限度,这使得它的运输过程不允许出现丝毫差池——不能远距离运输,更不可能在陆地上建好再辗转进人海中。因此,工程师们在距离大桥不远的桂山牛头岛,专门建设了一座沉管管节预制工厂,并采用最先进的流水线进行生产。关于港珠澳大桥,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主体结构的设计标准

    B.施工中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C.保证核心结构质量的措施

    D.在世界桥梁史上的标志意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戴口罩等遮挡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其实是一项“老”技术,此前研究人员在解决军事刑侦和视频监控问题时就曾长期研究过该技术,并发展出诸多成熟应用。因此, 。但是以往的技术基础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对戴口罩人脸识别“先天不足”的顾虑。相较于以往,口罩遮挡住面部,使得人脸识别系统收集到的面部信息大量减少。不过研究表明,人脸识别的关键信息集中于眉毛和眼睛,只要模型训练得当,戴口罩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并不会大幅下降。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识别精度才是这一技术的难点所在

    B.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基础的

    C.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D.人脸识别并不需要对全脸进行整体识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