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成考 > 成考(专升本) > 大学语文 > 成考语文冲刺试卷

资料题:以下不能作为“经济的需求导致政治行为”这个观点的证据的一项是( )

发布时间:2021-12-24

A.—批商周时代铜矿相继在长江流域被发现。

B.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铜器,其风格与郑州商城遗址的相同。

C.考古发现,商朝贵族可能曾在长江流域筑城定居。

D.史书记载,大禹曾巡猎到过会稽,算是到了长江。

参考资料

中国的“两河文明”中国的“两河”,即黄河与长江,比原来常说的西亚两河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 大得多。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明大河,黄河、长江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只是水性及两岸 的人文各不相同,历史关系也更复杂。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相距不远,地理、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水性相差不大。历史上两 河之间有古老的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出车轮、历法、文字等灿烂成就。西亚两河在人文 发展上具有“一体化”的特征。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 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各自成长的两大类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西亚的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24世纪出现统 一国家,形成“两条河流,一个王权”的局面。而中国的两河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 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中国早期最大的王权夏商二朝都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可能另有大小王权,但无法确知。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按史书的说法,大禹曾巡狩到会稽,算是到了长 江。但今天的历史学家对此多持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过长江,本来也有争论,但近几 十年来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与铜器文化的考古发现。使问题开始变得有趣。首先是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的铜器、陶器,其风格与郑州商城遗址的相同,很可 能是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假如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两条河 流,一个王权”的局面就获得了第一个证据确凿的支点。后来,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 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批商周时代铜矿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 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 便不成为商朝,商王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会不吝代价。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 铜矿可能有关。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历史 事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试卷相关题目

  • 1以下有关西亚与中国“两河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发祥的具有“一体化”特征的古老文明就是常说的两 河文明。

    B.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为研究中国“两河文明”提供 了有力的证据。

    C.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历史事实上,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都证明了中国“两河文明”的 日益发展。

    D.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条河流,一个王权”的局面,促进了西亚两河文明 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列对西亚与中国“两河文明”最主要不同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黄河、长江比西亚两河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

    B.西亚两河合力共同浇灌两河文明,中国的两河文化从来互不统属。

    C.中国两河与西亚两河都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人文关系差别甚大。

    D.西亚两河在人文发展上的“一体化”程度,远远早于中国“两河文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四句话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①仰望着蓝天白云, ②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③吹一声尖厉的哨子,④卷成一个小筒,她跟着大姐姐,()惊得两个小黄鹂飞起。

    A.④③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填人下面这则新闻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据新华社电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海域搁浅并发生燃料泄漏的巴哈马籍油轮“威 望号” 11月19日发生断裂并开始下沉。这艘船共装有7.7万吨燃料油。(    )

    A.加利西亚省官员称,“威望号”油轮断裂成两半,使得控制污染的难度大大增加,对^ 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B.加利西亚省官员痛心疾首地说,“威望号”油轮裂成两半了,这使得控制污染的难度 大大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C.加利西亚省官员称,“威望号”油轮断裂成两半,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以 致控制污染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D.加利西亚省官员称,“威望号”油轮断裂漏油,这种泄漏使控制污染的难度大大增加, 以致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请为下面一首唐诗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句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A.点溪荷叶叠青钱

    B.大海茫茫去不还

    C.霜鬓明朝又一年

    D.蓝田日暖玉生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以下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往往与大江大河密切相关。

    B.中国早期的“两河文明”自成系统,不可能共尊一个王权。

    C.三星堆遗址等一批铜器文明的发现,证明长江流域冶铜技术高于黄河流域。

    D.西亚两河的地理、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水性相差不大,必然养育出两河文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第二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 主观因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 体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 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 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 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 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 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人探索和建筑 学健康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