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招考类其它 > 行测判断言语理解练习题8

(2018 •江苏)相比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发展最成熟、 最便利、综合成本最优的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利用人体指纹的唯一性与稳定性特点,通题本.言语理解与表达过光电技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活体指纹进行采集、分析和比对,从而 自动、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个人信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图像采集方 面,已经形成光学、半导体、超声波等多种性能良好的主流传感器;在指纹算法方面,能根 据应用需求不断优化,可实现纯特征点比对、特征点加图像比对和纯图像比对等多种比 对方式。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在考勤、门禁、移动支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开 始在金融、公安、教育、社保等行业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个人信息 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指纹识别逐渐从行业应用拓展到终端消费市场,并逐渐成为主 流智能手机的标配。将指纹识别引入智能手机,手机使用人隐私和金融交易安全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手机厂商都 地在手机上加入指纹识别功能。2015年,中国指纹识别传感器销量超过7000万颗,其中超过6000万颗应用到手机上,而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运 用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数量已经突破1. 2亿颗。目前,一套完整的指纹识别产品或方案包含三个必要元素:指纹传感器、指纹算法处 理芯片和指纹算法软件。智能手机上的指纹识别应用大部分采用TEE方案,即将指纹 比对算法和应用加载到基带芯片中,由模组厂商对传感器进行封装、涂层或者盖板,再提 供给手机终端厂商。—个好的指纹识别方案需要传感器和算法芯片的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实现身份识别 的安全可靠。但是,现阶段国内外指纹识别企业多数是传感器芯片与算法芯片分离,厂 商要么只做传感器芯片,要么只做指纹算法芯片;而指纹识别也还存在着指纹误识、指纹 特征数据被提取、比对结果被伪造等安全隐患。部分厂家的指纹算法芯片的安全防护还 没有达到国际标准EAL4+水平,产品的使用稳定性、传感器与算法芯片的兼容性也有待 提升,在综合安全防护技术、产业化配套、标准统一化、产品兼容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 规范。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发布时间:2021-12-11

A.指纹识别是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方式

B.指纹识别将取代其他识别方式被广泛应用

C.指纹识别具有使用便捷与性价比髙等特点

D.指纹识别运用的多种高新技术已相当成熟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A.格陵兰气候变迁史

    B.极地生态环境管窥

    C.正在消融的格陵兰

    D.正逐渐变暖的地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关于安德斯•波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认为洋流是冰川消融的关键因素

    B.实地考察过格陵兰东南部海岸线

    C.进行过七次极地探险

    D.在地下室发现了一些飞行日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根据文意,文章接下来最可能呈现的是:

    A.如何阻止冰川日益消融的趋势

    B.极地环境下动物们的生存状况

    C.分析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

    D.因纽特人的起源和生活方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关于“格陵兰作为气候指示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格陵兰冰川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格陵兰的冰帽中储存着最详尽的气候资料

    C.测量每个冰层的氧-18比例可分析气候变化

    D.观察冰川中的溶洞可以获得丰富的降水资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18 •北京)格陵兰年平均气温在0丈以下,最低可达-70丈,冰雪覆盖面积占整个 岛屿的81%,这么寒冷的一个地方,实在与它绿意盎然的名字不相符(“格陵兰”意为“绿 色土地”)。随着气候变暖,格陵兰的冰川逐渐融化,冰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形 成深坑,就像一口 口锅,称为冰川锅穴。这些锅穴大小不一,大的可达10米宽,上百米 深,一直延伸到冰川底部,甚至形成冰川洞,可能导致整个冰川崩塌。格陵兰无疑是地球变暖的“前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格陵兰可以作为地 球上的一个气候指示器。北极的冰川储存着气候的信息,通过冰芯我们可以测定冰川的 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冰雪中含有三种不同 的氧同位素,因此,如果在格陵兰的冰帽上打钻,测量冰芯中的每个冰层的氧-18比例, 就可以得知格陵兰每一年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变化。“从现有的可靠测量来看,格陵兰岛正快速消融。”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安德 斯•波克这么认为。2011年,他在哥本哈根北极研究所的档案中找到一些老旧飞行曰 志,其中有关于北极附近冰川的观察记录。几乎同一时间,丹麦国家调查局在清理地下 室时发现一批旧图片,这些图片是极地探险家克努兹•拉斯穆森1933年到格陵兰进行 第七次极地探险的记录。波克和同事将图像数字化,并用软件对比格陵兰岛东南部海岸 线,査看其中的不同之处。波克说,20世纪30年代冰川融化得比现在快,20世纪中叶出 现了一个短暂的冷却期,这期间形成了新的冰层,但在2000年又开始加速融化。“20世纪90年代,格陵兰岛的冰川差不多能达到平衡状态(即降雪和融化、冰裂相 等),但现在的总质量亏损超过3000亿吨/年。如果按照每人一年使用4万升水来计算, 这是地球上人们一年的用水量。按现在的趋势看,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波克认为,“从 最新研究来看,海洋在冰川的消融中起着关键作用,暖流一经过已经破裂的冰川,大面积 的融化就会发生,这和气温升高共同导致冰川融化。”格陵兰气候变化几乎决定着当地以捕猎为生的土著的去留。岛上主要的陆地哺乳动物有北极熊、麝牛、驯鹿、北极狐、雪兔、貂和旅鼠,附近水域中主要有海豹和鲸,它们过 去是岛上因纽特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到了 20世纪初期,海水温度上升使海豹几乎在格 陵兰南部绝迹,后来气候转冷,大群海豹才又现身。而现在,因为浮冰融化,依赖浮冰捕 食海豹的标志性动物一北极熊的生存也出现危机。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的是:

    A.格陵兰岛的实际情况与其名称含义不符

    B.20世纪以来格陵兰冰川一直在加速消融

    C.20多年前格陵兰冰川远未达到平衡状态

    D.冰川锅穴的存在是冰川崩溃的根本原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词语是:

    A.义无反顾

    B.毅然决然

    C.争先恐后

    D.你追我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主流指纹识别传感器已具有多种图像采集方式

    B.智能手机主要质量指标在于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C.广阔的应用前景导致指纹识别传感器供不应求

    D.指纹识别传感器质量取决于模组厂商工艺水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以下内容文中未涉及的是:

    A.指纹识别的工作原理

    B.指纹识别的适用领域

    C.指纹识别的应用效果

    D.指纹识别的准入门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这篇文章主要强调的是:

    A.指纹识别技术尚未尽善尽美无懈可击

    B.需要探索指纹识别技术发展的一体化方案

    C.指纹识别技术将拓展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D.消除指纹识别技术安全隐患尚需时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20 •北京)“ ”。自古以来,小到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大到国家民族间的兵戎相见,都免不了受到当时天气的影响和制约。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大多 来自千万年口耳相传的观测经验,偶然性相当大。近代以来,随着雷达技术、卫星技术以 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类不光能从地面获知大气层的变化动态,更能从遥远的太空俯 瞰广大的地表区域,实现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防和日常天气的预报。现代的天气预报系统,主要分为地上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高层大气气象 观测、气象卫星以及数据解析中心等几种分工不同、各有侧重的观测网络体系。①地上 气象观测站主要负责采集各地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积雪深度、日照时 间、云量以及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与其他途径采集的大气活动信息进 行汇总,以便进行实时天气预报;另一方面则形成数据库,作为长期研究气候变动的宝贵 资料。②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通过建立在各地的雷达设施向所在空域云层发射厘米级波 长的电磁波,来观测数百公里范围内云层中的凝结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况。 雷达获得的数据再与地面观测站的实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对雨雪天气的预题本•言语理解与表达报。③高层大气气象观测主要通过释放无线电探空仪和布置风廓线雷达实现。前者可 以认为是地上气象观测站的高空版,可以实现收集约三十千米高空处气象数据的功能。 后者可以认为是地面雨雪气象雷达的孪生兄弟,主要测量高空中的风速和风向等信息。 气象卫星位于这个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观测网络的最上方,主要负责监测大范围区域内 的气象变化,特别是台风一类的灾害性气象事件。④以超级计算机作为核心的数据解析 中心堪称整个气象监控与预报网络的大脑。各级观测设施装置中收集到的无数琐碎信 息,经过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即使是多重因素复合作用下的复杂动态过程亦可轻松模拟。 小到当天某时某地的天气精准预报,大到全国范围内整个季节中降水量与往年平均值的 相对大小,超级计算机可谓是无所不知。天气预报会“报不准”吗?即使有了这么强大的预报系统,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天 气预报确实有时会“报不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受到两个因素制约。首 先,现代天气预报早已不是曾经的全市统一,一天播报一次,而是定位精准并且实时更 新。正如上面所述,天气变化是一个多因素作用下的极端复杂体系,现今的技术很难实 现数小时后的精确预报,但是大城市局地的短时预报精准度还是相当高的。很多人还保 持着头天晚上收听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习惯,这样发生偏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次,夏 天的锋面雨等短时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时常有心无力,无法精准 预知。但是,做到在强对流天气发生一两个小时前实现应急预替,目前的技术还是把握 颇大的。在气象预报方面,人类从无知懵懂到小有所成,技术进步的脚步仍然坚定向前,天气 预报的精准度和有效预测时间还会逐渐增加。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回填至文中第1段横线处的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