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职单招 > 综合素质 > 综合素质—政治专项练习5

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发展对外关系的唯一目的②中国的主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③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④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1-11-17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面对日趋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外交部 11月8日临时召集记者会,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宣布,“中方建议于12月上旬 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紧急磋商。”这一举措主要说明了( )

    A.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必须协调我国与他国的关系

    B.我国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 国家职能

    C.我国履行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这一国家职能

    D.我国政权行使的国家职能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国家职能存在着根本区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的发展,不 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这体现了(  )

    A.我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_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

    A.局部战争

    B.和平与发

    C..簕权主义

    D.国际新秩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1年9月21日,我国外交部紧急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方宣布总价值58. 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这是因为( )

    A.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台湾问题是我国核心利益的具体体现

    C.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4年4月2日,菲律宾发生劫匪劫持中国女游客事件。悲痛的中国和丢脸的菲律宾是这起事件的两大受害者。两国应该痛定思痛,化危机为契机,谋求建立长期的反恐安保合作机制,防患于未然,造福两国人民这段话表明 ( )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竞争曰趋激烈

    C.积极寻求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D.反对恐怖主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美国主张“实行所谓的巧实力外交,以‘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实质上是( )

    A.推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B.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为了加强全球“反恐”合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我国努力扩大在国际舞荅的动空间,但也绝不会拿原则作交易,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决定. 自己的态度和政策的依据是 ( )

    A.发达国家的态度和政策

    B.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

    C.联合国的宗旨及原则

    D.别国的利益和国家力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发言人比尔 斯于2011年3月11日晚上在日内瓦证实,联合 国已经应日本方面的请求向发生地震和海啸的 曰本灾区派出了四支救援队,中国国际救猨队是 其中一支。作为第一支抵达和最后一支撤离的 外国专业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了日本当地政府、民众和同行的髙度评价。这表 (  ) 

    A.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B.中国支持联合国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C.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已经趋于一致

    D.中国是一个有影响且负责任的大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17 年3月1日,中届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踏 上归国旅程。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①宗旨    ②基本目标③基本立场 ④基本准则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中美两国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两国尤其应该加强在各个层面上的交流合作。这体现 了(   )①中美两国存在合作的基础②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④中美是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力蛰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