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上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据此回答1-4题。 小题1:上段文字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小题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三种一样重要小题3: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使水呈三态变化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使海平面上升小题4:利于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是( ) A.降水强度大,历时短B.地面坡度缓,植被覆盖好C.降雨强度小,时间短D.地面坡度大,雨水下渗快
试卷相关题目
- 1读“水循环示意图”(图6),回答9-10题。 小题1:图6中a、b、c、d、e分别表示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小题2: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拦蓄和利用雨水,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图为我国四大河流(比例尺不同),读图回答10~11题。 小题1:正常年份径流量季节变化从大到小排列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小题2:有关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省(区)由多到少:②①③④B.流域内人口由多到少:②④③①C.汛期由长到短:②④①③ D.河流总体落差由大到小:②①④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我国某地潜水位埋深与气象要素相关模式图,回答11~ 13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
C.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D.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小题2: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太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小题3:当潜水位埋深小于15米时,该地区: A.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B.盐碱化加重C.月降水量在50mm到100mm之间D.月均温大于0℃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小题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小题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小题4: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最后消失。据此回答第26~27题。 小题1: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下渗 ②蒸发 ③降水减少 ④引水灌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小题2: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长江中游由于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开阔,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多,为江心洲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每当汛期来临,极易造成溃堤泛滥灾害。读荆江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面2题。 小题1:该河段的主航道位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小题2:该河流的河水主要来自 A.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降水B.盛行西风带来的降水C.夏季午后的对流雨 D.山地冰雪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有关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说法,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不包括植物蒸腾、下渗
B.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包括植物蒸腾、下渗,还包括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
C.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环节是蒸发
D.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对陆地水的补给意义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的“天”和“海”分别是( )
A.巴颜喀拉山、黄海
B.巴颜喀拉山、渤海
C.唐古拉山、渤海
D.唐古拉山、东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