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发布时间:2021-08-17

A.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

试卷相关题目

  • 1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想

    B.1958年为加快建设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在苏俄建立初期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生转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A.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中国改革开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退却年代”现象是

    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赫鲁晓夫所说的“政策”系指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统购统销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B.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