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31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17

A.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B.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

试卷相关题目

  • 1据记载,当苏俄要实行某经济政策的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苏俄要实行的经济政策应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全球通史》在叙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写道:对于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促使俄国更好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B.新经济政策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的状态

    C.新经济政策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倒退

    D.新经济政策仍是社会主义性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

    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

    D.苏联法制不健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这一模式

    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

    C.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21年到1925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工业化的开展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09年5月24日,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

    B.国家统一地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

    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的退却”,暂时的退却是指

    A.利用商品和市场,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B.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C.取消余粮征集制

    D.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