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经济发展方针是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商业
试卷相关题目
- 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D.外国势力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体制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B.这种体制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
C.这种体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不可少的
D.苏联二三十年代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之分不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
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
D.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各国意识到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B.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 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
A.压缩了农业生产的相关指标
B.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其目的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