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发布时间:2021-08-16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试卷相关题目
- 1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兰拉底被誉为“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C.“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D.“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电话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报传入
D.英语传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介绍信的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蜡、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反应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的时尚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收回了领海主权
B.加强了海军建设
C.有利于提高海洋意识与维护海洋权益
D.遏制了列强对我国渔业资源的掠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非常挤”这样的竹枝词也流行起来,这反应了
A.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并没有停止过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