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试卷相关题目
- 1社会风尚打上时代烙印。以下社会风尚属于新中国初期的是 ①最可爱的人 ②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③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 ④阅读苏联小说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5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实现民主政治
B.民族独立富强
C.工业化的实现
D.发展资本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 ①三大改造的进行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 ③国民经济的恢复 ④导弹氢弹研制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30年代初,国民党广州党部发行了一本名为《风俗改革丛刊》的书,书中写道:“每届废历岁聿云暮,腊鼓摧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个不的办‘年货’:有钱固兴高彩烈,无的也勉为凑趣……;熙来攘往,络绎于途,以有用之金钱,作无谓之消耗,即令罗掘俱穷,当衫当裤,也要求‘顾住体面’,做到‘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种无意识的举动,真是愚不可及。”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民间传统的力量实在强大
B.过旧历新年是落后的行为
C.政府并没有完全禁止旧历
D.普通民众按旧历规划生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因为 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读图。导致1956年和1965年出 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 ①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③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