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091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发布时间:2021-08-16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试卷相关题目

  • 1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C.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不结盟运动的主张不包括

    A.国际关系民主化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对霸权主义

    D.消极中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古代雅典民主制下由全体合法公民集体决策,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此相似的是(   )

    A.美国总统的产生

    B.中国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

    C.法国总统的产生

    D.中国城市居民委员会产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根据下表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解读有误的是

    A.产量初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

    B.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C.产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策的调整

    D.产量下降与人的主观冒进有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这一做法

    A.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破坏了工农联盟

    D.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该材料主要说明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下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

    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

    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图1和图2是新中国的两次外事活动片,它们所反应的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共同原则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