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11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发布时间:2021-08-13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2009年3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提出,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充当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即“世界元”。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实。这最能体现的是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D.经济区域集团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很难占有优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分别指

    A.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达国家间对话

    B.发达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中国家间对话

    D.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对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后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漫画讲的是2009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以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明显已经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力争向着和谐方向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必须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②科技发展必须具有人文精神③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④消除核垄断,消灭核战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理解是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联系空前加强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动权③两极格局结束为全球化发展减少了障碍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