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其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比环月飞行高度为200km的“嫦娥一号”更加翔实。若两颗卫星环月的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一号”更小
B.“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线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C.“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大
D.“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与“嫦娥一号”相等
试卷相关题目
- 1若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大
B.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它的运行速度越小
C.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D.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与“神州五号”飞船相比,它在更高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州六号”的周期长
B.“神州六号”的周期短
C.“神州六号”的周期与“神州五号” 的相同
D.因质量未知,“神州六号”与“神州五号”的周期不确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根据您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
B.当使用交流电的用户增加,发电厂需增大输出功率,只要加快发电机的转速就可以实现
C.绕地球两极运行的极地卫星,可能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
D.将“3V,5W”的灯泡A和“3V,4W”的灯泡B分别接一3V电池时,A一定比B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点又经过第二次“刹车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Ⅱ,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Ⅱ上长
B.卫星从轨道Ⅰ上运动到轨道Ⅱ上时动能增加
C.卫星沿轨道Ⅰ经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经P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沿轨道Ⅰ经P点时的速度小于沿轨道Ⅱ经P点时的速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
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和卫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B.卫星C的运行速度大于物体A的速度
C.可能出现在每天的某一时刻卫星B在A的正上方
D.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与卫星C在P点的加速度相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对于人造地球卫星,可以判断 ( )
A.根据,环绕速度随R的增大而增大
B.根据ω=υ/r,当R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的角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根据,当R增大到原来两倍时,卫星需要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1/4
D.根据,当R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卫星需要的向心力减小为原来的1/2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有一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建立在北纬40°北京某观测站的一位观测员,要在每天晚上相同时刻在天空正上方同一位置观察到该卫星。卫星的轨道必须满足下列那些条件(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 ( )
A.该卫星一定在同步卫星轨道上
B.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北纬40°线所确定的平面共面
C.满足轨道半径(n=1,2,3,……)的全部轨道都可
D.满足轨道半径(n=1,2,3,……)的部分轨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 )
A.轨道半径变小
B.向心加速度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角速度变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受大气阻力,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则 ( )
A.速度减小,周期增大,动能减小
B.速度减小,周期减小,动能减小
C.速度增大,周期增大,动能增大
D.速度增大,周期减小,动能增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据中新社3月10日消息,我国将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1年下半年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某同学得知上述消息后,画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假想图,如图所示,A代表“天宫一号”,B代表“神舟八号”,虚线为各自的轨道。由此假想图,可以判定( )
A.“天宫一号”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八号”的运行速率
B.“天宫一号”的周期大于“神舟八号”的周期
C.“天宫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八号”的向心加速度
D.“神舟八号”适度加速有可能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