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61

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这说明了  

发布时间:2021-08-11

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试卷相关题目

  • 1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③人文主义的传播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火焰,建立了路德教派,但根据马丁·路德的主张,当时获益最大的可能是

    A.德国人民

    B.资产阶级

    C.路德本人

    D.世俗统治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关于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第86条”)材料反映的作者的态度是    

    A.认同教皇聚敛财富

    B.认为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鼓吹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D.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经济掠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九十五条论纲》

    D.“先定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系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宗教信仰

    B.体现了人文精神

    C.否定教皇权威

    D.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