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751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是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

发布时间:2021-07-29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试卷相关题目

  • 1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民主化的波浪及其回潮是政治中的一种更普遍现象的表现。在历史上,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政治体制中间不时地或多或少发生类似的事件”,下列符合材料所述现象的是

    A.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B.尊孔复古与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与袁世凯专权

    D.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这种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911年10月12日,武昌街头出现了一则公告: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体现了

    A.清政府的“求富”新政

    B.湖北军政府的重商政策

    C.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措施

    D.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国货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思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据此国歌推断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影响

    B.“旧邦新造”体现了直接由君主专制政体到民主共和政体的转型

    C.“飘扬五色旗”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五族共和的理想

    D.此国歌发出了亚洲第一共和国积极进取融入世界的心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一篇评价辛亥革命的论文中指出:“本已残破的土地更加地充满了血腥,是辛亥革命加速了古老中国进入黑暗的深渊。”“黑暗的深渊”指的是:

    A.由国家统一走向分裂割据

    B.由经济发展走向经济停滞

    C.由民主共和走向完全独裁

    D.由民主共和教育走向复古教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