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11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教土之入议院者。……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发布时间:2021-07-24

A.李贽

B.黄宗羲

C.康有为

D.陈独秀

试卷相关题目

  • 1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 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

    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B.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

    C.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考察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梁启超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

    B.梁启超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C.物质文明的发展会降低人类的幸福感

    D.五四运动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觉醒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 “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有学者指出:“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

    B.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

    C.由模仿到“走自己的路”

    D.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各项中符合维新派“宪政”思想的是

    A.“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D.“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