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1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7-22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试卷相关题目

  • 1“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与上述绘画风格相关的思想应是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政治中心东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宋人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探讨(   )

    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

    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

    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

    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D.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