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1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这说明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   )

发布时间:2021-07-21

A.“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是否继承儒学正统以治理国家

C.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D.是否从人的主观世界去寻求“理”

试卷相关题目

  • 1王守仁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他提出的修养关键是

    A.“齐物我”

    B.“致良知”

    C.“正君心”

    D.“存天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鹅湖之会”是指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述不可能是朱熹言论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C.“柳院竹斋茅店,云芜风树烟溪。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D.“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历史典故与历史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 ①鸡鸣狗盗       ②请君入瓮         ③风声鹤唳         ④程门立雪

    A.春秋战国—唐朝—魏晋南北朝—宋朝 

    B.春秋战国—明朝—五代—宋朝

    C.汉朝—唐朝—魏晋南北朝—明朝   

    D.汉朝—明朝—五代—宋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  (   )

    A.本质上是相同的

    B.内容上是相同的

    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