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71

读图,它是一页残缺的课堂笔记。该笔记反映的制度最早出现于

发布时间:2021-07-20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试卷相关题目

  • 1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条件简陋,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是(  )

    A.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六部

    D.军机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秦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明代某大学士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可见明代的阁臣

    A.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C.为皇帝提供顾问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

    A.行使军权

    B.审核政令

    C.协理奏章

    D.跪受笔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举行。康熙帝在会上答应了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除保留其原来汗号外,对旧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一律改为清王朝的亲王、郡王、贝勒等封爵。其目的包括 ①解决平定三藩之乱的后顾之忧                  ②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 ③加强内外蒙古和清中央政府联系                ④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 时期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宣宗

    D.明宪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发圣旨,推行户帖制度。有人收藏了一份明代户帖,其上引述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人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查《明太祖洪武实录》有一道与上述意思相同的圣旨:“民者,国之本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据此你认为以下正确的是(   )

    A.户帖制度始于明朝,以上材料即是明证

    B.某人历藏的这份户帖显然造假,文字表述不通,与《明太祖洪武实录》记载不符

    C.从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历代非常重视户籍制度,因为人口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D.户帖所引圣旨是大白话,与朱元璋的底层出身是相符的,《明太祖洪武实录》所载经过了史官润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清太祖实录》载有“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至于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于国,七人宜共赞成之。如己既无才,又不能赞成人善,而缄默坐视者,即当易此贝勒,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若入而见君,勿一二人见,其众人必集,同议谋以治国政,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①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此名存实亡       ②这项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满洲贵族的集体智慧 ③这项制度对君权构成一定束缚       ④该制度是对广大汉族地区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