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2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发布时间:2021-07-20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试卷相关题目

  • 1“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某诏令曰: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相互联姻),又禁止 “卖婚”(与非世族的富人联姻,以获取丰厚的聘金和嫁妆)。此诏令反映出

    A.秦汉时期,世族势力仍然顽固

    B.魏晋时期,世族势力已经衰落

    C.唐代世族仍拥有重要社会地位

    D.宋代世族受到打压,渐趋崩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新唐书·百官志》所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据此,对古代宰相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宰相就是皇帝的总管家,替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B.宰相与皇帝是分开的,宰相是政府领袖,代表政府

    C.皇帝与宰相是一体的,皇帝是主,宰相是辅

    D.宰相只是协助,辅佐皇帝,决策权只掌握在皇帝手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史学家在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发现了如下史料:“选举良才,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②③①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右图所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历史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导致七国之乱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