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龚书铎著的《中国社会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发布时间:2021-07-19
A.郡国并行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试卷相关题目
- 1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编辑家法、族谱蔚然成风,如刘孝标注释的《世说新语》载录家谱多达数十种。下列与这种现象的兴起有关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中央集权制
D.科举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②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有历史学家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有的还是落第秀才出身。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D.选用人才文化素质较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得到好处
B.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直属领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
D.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愈能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人史纲》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如进士及第等,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贱民则连这个狭径都没有。” 资料中的□□可能是
A.门第
B.科举
C.战功
D.耕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B.监察地方官吏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监督三公九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