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发布时间:2021-07-16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哪一项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在英文里,不管男士结婚,还是女士结婚,都称为“marry”,在中国,常常用“男娶女嫁”来区分男、女婚姻。中文这种说法的不同,受到了
A.分封制影响
B.宗法制影响
C.郡县制影响
D.皇权专制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军功爵制
D.中央集权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是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簋,内有铭文120余字,记述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此文物可用于研究
A.甲骨文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因为其
A.严重破坏宗法分封制
B.标志郡县制的确立
C.标志分封制开始实施
D.破坏了中央集权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