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801

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发明于

发布时间:2021-07-13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试卷相关题目

  • 1史学家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导致中国文明“统一和连续”的因素有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  ③小农经济  ④儒家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只行亲属礼。”这反映

    A.封建等级意识的衰弱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人口户数官民田地夏税米农桑丝折绢秋税米弘治年间(1488—1505)148.7万户399270顷86600石余3970斤余3175匹余2560270石余嘉靖年间(1522)130.3万户398566顷82965石余4264斤余3411匹余2576888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通俗俚语是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追求。“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农民阶级的通俗愿望 ,形成这种低层次需求的根本因素是   

    A.农民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B.封建统治残暴,农民不敢有太高的愿望

    C.自然经济的长期影响

    D.农业生产比较容易,没有太大风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

    A.土地私有制形成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瓦解

    D.中央集权制建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