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511

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发布时间:2021-07-12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试卷相关题目

  • 1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史料史论第一组(松江)“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松江部)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史论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第二组“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要会》卷八六)①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②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 ③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  ④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在南宋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是

    A.大都

    B.广州

    C.泉州

    D.庆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  )。 ① 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成分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故王文贤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研究学问或做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会要》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据此可知(  )

    A.在唐朝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方为主

    C.政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D.唐朝开放了市场的管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清初 ①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②丝织品是主要出口商品 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④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