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人类能够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②说明了人类能够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③表明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证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发布时间:2021-05-15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一调整思路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分清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④承认了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物质的运动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要尊重自然,珍爱自然,尊重规律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也不同
D.自然界的发展是有限的,人类是无限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近来,“时间都去嘟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这种联系是否是物质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水往低处流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个人单独完成某件事情的情况。有人便据此认为,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实践有时就是个人孤立的活动
B.错误,没有正确理解实践的社会性特征
C.错误,没有正确理解实践的历史性特征
D.错误,没有正确认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3年I2月2日,我国二期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这离不开我国航天人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面精心论证设计,突破关键技术。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②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人的意识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近日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这说明 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 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