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发布时间:2021-05-15
A.没有规律的世界不可思议
B.物质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C.规律是可以改造的
D.规律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试卷相关题目
- 1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苟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 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 ①进一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②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 ③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说明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
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漫画《未来画家的难题》的哲学寓意是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D.实践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