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一雨池塘水面平,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
发布时间:2021-05-15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时辩证统一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试卷相关题目
- 1某学者在回答“你觉得人死后,意识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时说:人脑就像计算机,意识就是软件程序,你关闭电脑,程序也就终止运行了。理论上,意识应该可以在神经元网络中被重建,但是非常困难。该学者的观点( ) ①认为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②认为电脑能够模拟人脑的意识活动 ③认为意识依赖于物质 ④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复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崩盘或撞墙,一些西方舆论乘机跟进大肆炒作,夸大中国经济改革的风险与困难,炒作中国经济放缓的负面溢出效应,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唱衰中国论”错误在于( ) ①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否认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没有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认为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嫦娥三号探测器把一台天文望远镜放在着陆器上,从月球的位置观测天文,可以突破风雨云雾、电离层、污染等限制,这不仅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环境。材料表明 ( )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由于月球真空状态,天文望远镜将无条件相对静止
C.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探月活动将深化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其数量比大熊猫还少。食物资源锐减、长江航运、污染物排放是长江流域物种消亡的三大“杀手”。如果长江流域的顶级物种相继消亡,就意味着一个有生命的河流的“行将就木”。这充分说明( ) ①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②实践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自然的破坏难以避免 ③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会对自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④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这一观点
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D.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两会结束次日,李克强即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李克强总理这一观点体现了
A.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