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94)1

美国航天局于当地时间2011年11月3日宣布,多国合作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在巡天观测中,发现一颗年龄为2500万年的毫秒脉冲星,而典型的毫秒脉冲星年龄都在10亿年左右,因此这颗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让科学家感到无比惊讶。从唯物论角度看,材料印证了

发布时间:2021-05-14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D.宇宙天体因人的发现而存在

试卷相关题目

  •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之树常青”、“生命在于运动”,这些俗语说明(    )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我国北方地区受旱严重。为了缓解旱情,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收到了良好效果。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条件,形成降雨。这说明(   )

    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战胜自然

    B.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

    C.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和条件,改造大自然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 没有句号”。这一要求体现了         (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表明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中央电视台《新闻1+1》播出的《洪湖之渴!》直言:持续的干旱让洪湖的生态系 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绝大部分水生植物、鱼类和鸟类都集中在湖岸线一带,湖泊 干涸令大批水生物死亡,一些水生植物也变成陆生。“洪湖之渴”告诉我们(   )

    A.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和保护自然

    B.人们是无法认识客观世界的

    C.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

    D.人类还无法限制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和范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