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政治 >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83)1

2009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专家称气候异常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这表明

发布时间:2021-05-14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试卷相关题目

  • 1纽芬兰岛等地的鳕鱼, 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变了鳕鱼的进化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现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③事物的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此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B.对事物因果联系的把握,提高了地震预警的预见性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屣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1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八号”飞船,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的精确控制下,飞船进入预订轨道,并先后与先期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试验。10月17日,飞船按预定计划顺利返回。材料表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09年7月22日,近500年在中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景观如约上演,前后持续长达两个多小时,近3亿人可以观测到这场难得的天象盛宴。人们能够预测日食说明

    A.科学理论是预测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B.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世界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到:飞流直下三千尺,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苟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行动的束缚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