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 日人民时评:共和国第61个生日之际,万众期待的“嫦娥二号”腾空而起,直飞月球。“嫦娥二号”比“嫦娥一号”离月球更近,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也离现实更近。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昭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在现代化的征途上,不再沉迷流传千古的奔月神话,而是勇于实现彰显现代文明的探月计划。这表明 ①美妙的梦想必然转化为精彩的现实 ②实践的深入推动着人类理想的实现 ③人类认识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④千古神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可行的计划
发布时间:2021-05-12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2010年夏季,辽宁丹东出现了罕见的洪水灾害。面对灾害,丹东人民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要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就必须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原则 ④以科学理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央电视台抗洪赈灾大型演唱会上的序歌中唱到:“我们万众一心,就是万丈昆仑!就是雷霆万钧! 哪怕山崩地裂,哪怕浪高水深! 我们就有这种精神,雄心不倒,豪气长存!”在这种精神感召下,三个多小时的晚会,募集到了6亿多元的赈灾物资款。这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 )
A.只要想到就能做到,就怕想不到
B.精神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C.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办好,什么都不可怕
D.集体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物质力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整体处于统率地位,起决定作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矛盾双方地位是不平衡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抓住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依赖于实践,理性认识不依赖于实践
B.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理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感性认识对实践没有指导作用,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地震震级的测定,日本气象厅最初定级为7.9级,随后立即更正为8.4、8.8、8.9,又回调到8.8级,最后定级为9.0级。这表明人们可以正确地认识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 ①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联系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图说明 ( ) ①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②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正确反映 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④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可能是确定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作为求职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敬业上升为“精业”,才是立身之本,这是因为
A.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不重要了
B.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只要“精业”,有没有敬业精神并不重要
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0年,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一轮农产品接力涨价,在网络上催生了“蒜你狠”“豆你玩”“菜奴”等一系列的网络新词。这说明( )
A.物质是意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B.意识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C.意识是物质的一种正确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改造主观世界是毛泽东科学思想的一大特色内容。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的 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B.毅力、意志等精神状态的改造
C.思维方法的改造
D.社会关系的改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