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贺坷中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吸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从哲学的角度着,中国作协对莫言文学创作的评价告诉我们 ①艺术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客观现实以艺术为摹本
发布时间:2021-05-11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C.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登录因特网”。从实践的特征看,这体现了 (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蔬菜在超声波的“乐曲”声中“闻歌起舞”,生长速度增加了1倍以上;大萝卜和卷心菜在超声波中长到20多公斤重;超声波处理桔梗的等中草药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4倍。这都证明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 ③物质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④意识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当地时间2013年9月20日晚,首次作为中国外长访问美国的王毅在美国演讲: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针对当前中日两国的局势,有网友发表言论说:“中日两国的局势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中日两国的局势变化那是徒劳的。”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①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②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③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自1964年科学家提出“上帝粒子”理论以来,人类对“上帝粒子”的探索不断深入。 2011年欧洲核子中心宣布发现“上帝粒子”迹象,其后考虑实验误差,宣布实验结果无效。2012年7月4日,该中心发现新亚原子粒子,疑似“上帝粒子”。但确认“上帝粒子”存在与否仍需不断探索。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人们的主观愿望无法变成客观现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中国梦、雾霾天、神舟十号、厉行节约”等2013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客观、真实地记录了2013年春夏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中国风貌。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最近,我国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考古结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实践手段不同,对考古结论的认识必然不同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新考古结论必然代替旧考古结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钱学森先生曾在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上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终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