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丁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发布时间:2021-05-10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D.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名言,从哲学上看主要是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书本和实践是认识的两个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以及其他各种遥感设备的帮助下,人类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达95%。天气预报准确度的提高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分挂念宁夏的发展,多次到宁夏考察指导工作。2007年9月,他指示国务院部门组成17个专题组到宁夏调研,听取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从哲学上看,之所以强调调研,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B.通过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要,体现了党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通过调研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D.通过调研可以获得科学的感性材料,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 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 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气象专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雪)”。这表明 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客观条件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结果 ③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④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能动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在该系统运行的第一个周末,经过调查,发现“防沉迷系统”并没有真正达到“防沉迷”的目的。这说明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D.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