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发布时间:2021-05-08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想像
D.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试卷相关题目
- 1以前人们曾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而今有人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
D.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A.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
B.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
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相传,大英图书馆年久失修,在异地建成了一个新馆,要搬书,很费钱。图书馆一馆员想了个办法,把书借出去,读者新馆还书,赠纪念品。这表明,办好事情需要
A.大胆想象,突破规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正确性
D.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比较准确的观察;17—19 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这些“证据”令许多人相信火星上有智慧的动物;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2004 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过程佐证了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2011年11月17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在实验中再次观察到了速度稍高于光速的中微子。这意味着将有可能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并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新的冲击。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 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09年8月在青海发生地震,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这说明
A.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